20G无缝管专利中细晶化与耐脆化开裂内容的看法;
追求钢质纯净,控制包括P、S、As、Sn、Zn、 Pb、Sb 在内的有害元素含量始终是国内冶金行业技术进步的方向。越是优良的冶金控制能力,硫当量P值必然越低,从而不可避免地落入专利二的 P.≤0.06%限制范围。
按照 ASME SA 213/SA 213M,S30432钢管的 Nb 含量为 0.30%~0.60%,铌当量P2高于专利二中
0.3%≤P≤1.7-10xP的下限值。同时,由于V、Ti不是标准中规定的必需元素,钢厂不会特意添加,其含量均处于很低水平,加之较低的P值,P2值也必然处于 1.7-10xP之下,落入专利二的限制。换言之,如果要跳出专利二的限制,V、Ti 的含量之和至少要达到0.25%以上,良好地冶金条件下(例如P值为0.02%)需达到0.45%以上甚至更高,这背离了通常意义的冶金控制原则,也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
如果专利二中P、P2要求值具有排他性,则任何按标准生产的S30432钢,特别是采用先进冶金技术生产的奥氏体不锈钢都存在侵权风险,阻碍了冶金技术的进步。笔者认为,专利二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判断材料是否耐脆化开裂的方法,而不是发明了一类耐脆化开裂的新材料,有关“发明的奥氏体系不锈钢”的权利主张是不完全恰当的。